作者: 来源: 人气:68
张××,男,36岁,厨师,1997年2月6日初诊。四年前,患者从海南工作,当地气候炎热,又得从事烹炒,每日汗流如洗,气门洞开,为解盛暑,常以冷水洗浴,因而常觉关节发凉,阴气已经内侵,阻塞气机。至1999年10月间,因家事不称心而震怒,精神怫郁,遂觉胃脘堵塞,过一夜,增腹满,局部膨起,竟高于胸肌。病经月余腹胀已达少腹,当时以“肝炎”治疗,毫无效果。不得不求助中医治疗。于1999年12月冬,见周身发痒起疙瘩,用扑如敏,强的松,簿荷加洒精外涂均无效.连皮肤抓破也不能止痒。因而四处求医,经各大医院诊断,才否认了不是“肝炎”,但服用中西药三年多,未见效果。
初诊时见患者面带恐怖,自诉腹胀,胃脘胀满上攻、头胀、头昏,眼胀,目珠发凉,心烦,口干苦,全身气窜而胀,难以名状,苔自脉弦。
此病起于精神怫郁,怒则气上,经云:“怒伤肝,悲胜怒。”悲乃肺志,若肺之治节行,则金能平木,使所顺而下降,病即可平。但肺气已因酷暑先耗,复因冷水灌浴,气机闭塞,郁而生热,热欲透而不能,故身痒起疙瘩。今遇肝木横恣,肺气即病,不但无力制肝,反而助纣为虐,使逆气勃发,病人痛苦异常。其目珠发凉,乃因气郁不达于窍。拟用乌药顺气汤化裁,加入辛凉宣散之品,即能疏肝顺气和中,又为宣达气机,使气有出路,气机一复,则诸症可平。
羌海10克 秦艽15克 生石膏50克 赤芍20克
红花15克 乌药15克 川 芎15克 白芷15克
僵蚕15克 青皮15克 天 麻10克 槟榔15克
以此方出入月余,共服药三十八剂,前症基本平复。偶有心烦、惊悸、头昏。
二诊(5月23日):改拟补血和气安神,以四物汤合柴胡加龙牡汤加减。7月13日再诊,服药十来天,每周仅有两三次轻微胃胀、头昏,余症部消失,仍以前方调理。
【本案】认为是夾杂入典型的郁症加成此疾而成的杂症。郁证多缘于思虑不伸,气先受病。盖气本无形,郁则气聚,聚则似有形而实无质,如误认有形之滞,用破气攻削,则愈治愈虚;用呆补之剂,则愈补愈滞。《临证指南》指出:盖郁证全在病者移情易性。医者构思灵巧,不重在攻补,而在乎用苦泄热而不损胃,用辛理气而不破气,用滑润燥涩而不滋腻气机,用宣通而不揠苗助长。强调心理治疗以顺其气,平淡用药以开其郁,本例对其病机用药,良法又中肯了.